close


民進黨上台執政後,《自由時報》不僅以台獨基本教義派喉舌自居,更化身為台獨教父。為了切割兩岸的認同,《自由時報》從來不放棄任何機會來宣揚「台灣人不是中國人」,最近抓住劉曉波事件的機會,以社論〈慶幸不是中國人〉,再次表明其報社的立場。

小孩牙齒黃黃的 推薦 居家牙齒美白

在《自由時報》的論述裡,「中國人」是一個落後、沒有是非、劣根性、殘暴,沒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民族。在〈慶幸不是中國人〉一文中,再以劉曉波遭到的不當待遇為由,得出慶幸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結論。劉曉波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公共知識分子,在2008年聯合國《世界人權宣言》60周年之際,發表了《零八憲章》後,卻遭以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」,在2009年被大陸當局判刑11年。西方為了表示對劉曉波的肯定及聲援,在2010年頒予諾貝爾和平獎。

不論就言論自由或是其倡議內容來看,劉曉波都不應該受到這樣不合理的待遇。大陸政權現階段的確在民主、自由、人權上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,但這也是台灣的機會,可以參與五四運動胡適之等先賢所開啟的民主化大工程,李登輝當年也曾經有過「經營大台灣、建立新中原」的恢弘大志,一旦中國民主化大業完成後,台灣人還可能擔任中國國家主席,這又是何等美事。如果我們因為劉曉波的不合理待遇而「慶幸不是中國人」,就好比倒洗澡水,卻把嬰兒一起丟掉,至為愚蠢。「中國人」的意涵有兩個概念,一是歷史文化;一是政治法律。就歷史文化而言,「中國人」指的是具有同樣「歷史、血統、語言、文化或風俗習慣」的一群人。今日在台灣的人民,有95%人的祖先來自於中國大陸,不論祖籍是漳州、泉州、客家或是其他地區,我們都有中國人的血液;所使用的語言、依循的文化、習慣的風俗,都與我們的祖先沒有多大的差別。因此,在台灣生活的人當然是台灣人,但同時也是中國人;前者是地域性的,後者是歷史文化的身分認同,這兩者完全沒有衝突。就政治法律而言,目前台灣人民的國籍是中華民國。中華民國是延續著中國的法統,推翻滿清政府後所成立,因為國共內戰,在1949年被迫遷來台灣,雖然所管轄的領域縮小,但政府仍然是中華民國政府,法統並沒有改變。李登輝、陳水扁時期的修憲,只是修改了有關治權的一些規定,並沒有制訂「新國家、新憲法」,也沒有將我國憲法修成一個與中國或與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完全無關的憲法。《自由時報》應了解,「中華民國的國民就是中國人」,「台灣人」是一個地域性的政治認同,「中國人」卻是中華民國國民基於憲法所應有的政治與法律認同。去年520蔡英文政府執政以後,的確嘗試著在「歷史文化」與「政治法律」上,切割台灣人民對「中國人」的身分認同。就歷史文化而言,除了在就任的第一天就廢除馬英九時期已經形同虛設的「課綱微調」,全面鞏固「台灣史」與「中國史」的分割,近來更藉著訂定「十二年國教課綱」的機會,企圖將「中國史」完全拿掉,而換成「東亞史」。毫無疑問地,民進黨政府此項作為就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方式,徹底切除台灣民眾對「中國人」歷史文化的認同。就政治法律而言,蔡英文政府目前仍然堅持「台獨黨綱」,而視台灣已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。在尚未能「正名、制憲、建國」以前,他們暫時委曲地借「中華民國」這個牌子一用,但是他們希望未來能夠從「獨台」走向完全的「台獨」。在這場「去中國化」的「聖戰」中,《自由時報》不再是個傳聲媒體,而是個發號施令者;不僅要號令加快「台獨」與「去中國化」的腳步,更要壓制或醜化任何有關「中國人」的身分認同。在這樣的思維下,劉曉波事件就成為《自由時報》可以借題發揮的工具了。請民進黨與《自由時報》了解,堅持去中國化的認同,只會讓台灣內部分裂並減弱競爭力。兩岸目前處於分治,在「正名、制憲、建國」沒有成功以前,兩岸的主權就仍然沒有分裂,中華民國的國民就是「中國人」,台灣人就是中國人。(中國時報)

牙齒黃斑牙齒黃黃的刷不掉>美白牙齒機




1C167CB9DD071336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ebrads45evmv 的頭像
    debrads45evmv

    生活資訊情報

    debrads45evm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